(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07年7月31日星期二

也門三.好難學的阿拉伯文


至於當地人如何溝女?綜合各方消息,若某女人對某男人有意思,便會找機會摘下面紗;女人在公眾場所,唯一會摘下面紗,就是吃飯或飲水,所以若想知道那個女人甚麼樣子,男士只可以搏懵請她飲水、或請她吃飯,又或想一些辦法,令她在你面前摘下面紗。

除了女性主義的批評外,蒙面紗還間接造成嚴重社會問題。當地報紙最近報導,也門殘疾人士比例越來越多,因為越來越多近親繁殖,顯淺不過的原因,就是因為當地文化、特別是蒙面紗的集俗,令男士缺乏機會結識其他女士,結果只能近親婚姻。

不經不覺,已到了也門的首都Sanaa近一星期。這個城市遊客甚少,這裡超過九成的外國人,都是來學阿拉伯文,Sanaa Institute of Arabic Language的學生,大部份都已經能操簡單阿拉伯文,本身修讀中東研究課程,來這裡是為了精益求精,留在這裡已有數月,像我這樣剛剛報到,而且由零開始的只是少數。

也門是極傳統的伊斯蘭國家,除了少數地方外,全國沒有酒賣,生活也極度簡單,每天早上八時起上課,中午十二時半結束,隨後是自由時間,空閒時間看似很多,但不少時間是浪費在電腦死機,加上阿拉伯文實在難學,字母極之難發音及辨認,以及宿舍及學校不時停電,所以時間也不是很多。

唯一娛樂是上周日與幾個鬼佬,跟個鬼妹「地膽」到了間餐廳看沙特對伊拉克的亞洲盃決賽。兩隊球迷參本,雖然間餐廳有部60寸的LG Plasma,但部接收甚差,下半場經常無畫面,搞到全場成日鼓噪!兩隊波都勁屎,大部份時間也是悶戰一場,若不是中途經常鼓噪沒有畫面,應該已經訓著覺。

很多西方人obsessed with中東;相對之下,我應該是obsessed with搵錢,多於中東。較接近的例子說:有個鬼妹看到我照片有女人,立即質疑我是否偷影?覺得我不尊重當地文化!(當然我知道在伊斯蘭國家拍照,特別是先示意。女人則不能拍,但怎能叫做記者的不拍照?所以拍女人一定要快手快腳,一擊即中)

成堆鬼佬鬼妹一齊,英文就會講得好X快,也很難插到咀,他們與當地人談話即刻可以轉阿拉伯文台,好掂!有個鬼妹睇完波話:聯合國唔知乜叉駐拉姆安拉的機構,想請佢過去做野;另一個話,遲些會去敍利亞,但聽唔到佢做乜;有個讀大學升三年級的美國女仔,原來已去過利比亞、在埃及住了四個月、每年暑假會到約...

國際輿論常常批評,西方人不懂中東,但這裡倒有不少西方人,年紀小小已經在中東「泡」,早在求學時已願意花半年、一年的時間學習語文,比任何東方人都更懂得中東(同時也會被批評Orientalism)。相反,不要說香港沒有學生會這樣,甚至連大學也沒有外語系,想學也沒有機會

中國人到外國從來只為了做生意、搵錢、謀生、做苦工...有興趣學習當地文化肯定不多。大概可以盤算,九月開學後同學,就是類似這種「專家」,都咪話唔驚!!!

我本身也有甚麼語言天份,一個月只能弄懂基本字母及簡單對答,若要學得好,至少要花一年時間學習。Sanaa處於海拔2190米,天氣一點也不熱,還會天天下雨,物價也相當便宜,2、3美元已可以大魚大肉、食到嘔,物價可能比中國大陸還便宜。若明年成功畢業,興趣還未被艱深的課程消磨盡,袋裡還有錢,真是要再到這裡,直至能與當地人溝通為止。

2007年7月30日星期一

也門二.原始粗糙、未受旅遊污染的地方



經過近20小時飛機、轉機、等轉機,終於到達也門首都Sanaa。終於發現有民族的衛生程度,比中國人還要衰,坐在我前面的那個也門人,整程都在機上咳,臨下機前甚至不斷向機艙地下吐痰及吐口水!這輛飛機極之新簇,但就這樣被「摧殘」,實在令人極度嘔心!

Sanaa機場極度簡陋,贊比亞Livingstone機場比它還要先進,明明入境處網頁說入也門不用簽證,但原來不是這回事,結果要花25美金補辦簽證,期間遇到兩個中國當地使館人員,一人話也門真係幾差,又話學阿拉伯文都無乜用,覺得眼前呢條友,山長水遠來也門學阿拉伯文,係有點不可思議!

於課程未開始、兼且學校其他相關住宿爆了,暫時未搬得入宿舍,我與其他三人(英國仔William、美國中年女人Tracy及摩洛哥裔法國人Yusif)在學校安排下先住兩晚酒店。William在英國Durham U修讀阿拉伯研究;Tracy有興趣學阿拉伯文,學懂了還可以加入美國國務院,因為美國需要相關人才;在巴黎出生的Yusif本身已懂阿拉伯語,希望學深入些。

William的老豆在劍橋大學教化學、有個也門學者朋友,知道William會與這位也門學者食午飯,我梗係立即掹衫尾跟埋一齊去,識個也門學者都好!這位老教授在Sanaa大學教Zoology,他與另一位來自捷克的科研人員,請我們擦餐勁,食了上好的地道也門餐,席間又跟我們簡單介紹也門情況。

Sanaa又是也門最大城市,古城區早於十多年前,被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建築特別,都是由泥和磚所建,牆外塗上厚厚的白油漆,粗獷的質感與梵高的油畫一樣。有些建築的窗用彩色破璃,晚上會照出不同顏色的光芒,大部份建築的歷史也相當悠久,舉例說,我讀的語言學校Sial (Sanna institute of Arabic Language)的那幢五層大廈,本身已有超過400年歷史。

Sanaa古城不是耶路撒冷,沒有突出的建築、甚至連景點也沒有,但這種原始、沒有經過現代加工、沒有任何堆砌的古樸簡單,在其他地方也難以找到。一邊留心慢慢欣賞,看看每一幢泥建築的設計、顏色及質感有甚麼不同,一邊在彎彎曲曲的小街踱步,看看當地人買甚麼東西?有甚麼貨品最好賣?已可以消磨大半畫。

到也門旅遊畢竟是小眾玩意,Sanaa的不食旅客煙火,就是你既找不到遊客中心、甚至連一張完整的地圖也很找到、若不計學阿拉伯文的同學,遊客也是小貓三四隻。酒店給我那一張殘缺不全、街道名的字體比針孔還細,就連職員也不能在地圖中,找到酒店的位置,要形容這種地圖,都係呢一句:「攞黎敏屎都嫌硬!」

東不乏靚女,電視娛樂節目主持、半島電視台的女主播,比香港質素都好。最可惜是,無法知道也門女人漂亮不漂亮,因為也門是極度保守的國家,所有女人全部蒙黑面紗,只會露出一線眼睛。要識一個也門靚女,可難過登天呀!

阿拉伯文一樣好難學,發音極難。來這裡學的外國人,大多數都懂簡單對話,大學本科修讀中東或阿拉伯文,對中東也十分熟識,由零開始的只是少數。開始要擔心,九月開學會後將極之吃力!

蒙面紗是甚麼道理?若看不到女人乜樣,男人又怎樣睇樣溝女?稍後再談。

2007年7月26日星期四

Doha Airport - Long long waiting...

I am now in Doha Airport, Qatar. My flight arrived Doha around 5am and my next flight to Sanaa, Yemen is 12:45pm!!! I have already travelled around all the Duty Free Shop, talked to three Chinese Sales Girls in the shop, accessed internet for nearly 2 hours... But now is still 8:45am and I still have 4 hours need to burn. Writing blog maybe the best activities now.

Qatar airway's service is good. The plane is so new, the private screen of passenger is 3 times larger than the screen in Cathay Pacific. There are more than 100 films, TV programs and documentaries let you choose. Qatar airway is also the largest buyer of A380 jumbo jet! So that's the reason why the chairman of Cathay Pacific said, Middle East airlines are too rich and they are highly competitive.

The first thing I did in airport was going to toliet. The toliet is quite clean but without any toliet paper! I don't have any tissue with me so the only way is to use drying hand pap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urse, it doesn't mean the people here use bare hand to clean their ass!!! I guess I arrived too early and no worker here to replenish the toliet paper.

The cost of duty free shop is not so expensive. The tax-free cigarette only costs around 9 HK$ per packet, cheaper than Hong Kong. The chocolate and sweets are also very cheap, "Fa Kai" Chocolate seems very popular here, it occupies lots of shelves in duty free shop.

In Hong Kong, "Fa Kai" is around 55HK$ for around 300g during Chinese new year. Here, around 100 HK$ can buy nearly 900g. I surely will buy one large box back to Hong Kong.

There are three lucky draw held in airport now, the prizes are: a luxurious BMW car, an expensive Benz car and 1 Million Qatar Dollars(around 2.4 Million Hong Kong Dollars). The customers can pay 400QD, 360QD and 950QD to buy a ticket for lucky draw. Surely, the chance of winning 1 M here is great than winning Mark Six in HK.

The Chinese ladies told me, they work in duty free shop here for 1 year. It is not so difficult to get a job in Qatar, one told me: if you know how to speak English without any handicap, you have a great chance to be employed. Qatar companies come to China to recruit labours, they get this job after the interview in China.

Qatar is a secular country, most women here don't wear "hijab" and I can look at how they look like? Beautiful or not? If here is Riyadh(capital of Saudi Arabic), I guess I will be 10 time more boring because most women is veiled! I should feel lucky that I am waiting in Qatar!!!

2007年7月18日星期三

也門一.回到闊別兩年的中東

辭工後只是僅僅兩天,又要前往阿拉伯半島的盡頭、傳說示巴女王的國度也門,修讀短期初級阿拉伯文班。由日本毅行者計,這已是我三個月內的第三個旅程,當靈魂還在富士山下,腳已踏上布吉馬拉松;還未整理執拾好這六年的一地碎髮,即將又踏上新的旅程...

也門從來不是我希望去的國家、這次也門行純屬偶然。四月收到英國文化協會那厚厚的一叠信後,已可以計劃今年到甚麼地方放暑假了。既然要修讀中東研究,最好是去中東泡一個月,當是學前先修班,於是拿著本Middle East的Lonely Planet漫遊,看到一欄是Language Course…好!就報讀阿拉伯文!

原來中東很多國家都有阿拉伯文學校。LP第一章就是埃及…嘩!價錢昂貴,而且不少大學的語文班,現在差不多截止報名了。德國仔Daniel講過,敍利亞好正宗,當年他在敍利亞學了半年,不如問問敍利亞間大馬士革大學。上網頁看看,價錢比埃及便宜,但也要香港價。

看到也門一章,差不多也翻完整本LP。也門…SIAL學校:學費平、不少讀者也推薦,學校網頁的資料齊全,嘩!住一星期才50美元?學20小時才100美元?不如也試試聯絡,無問題就去也門!

每次send email,大馬士革學校都要等超過一星期回覆,而且報讀課程前還規定要「驗愛滋」!我問為何要驗?可否在香港驗?學校答覆是一定要,只可以在當地驗!期後也發現,原來特區護照去敍利亞要簽證,但印象中香港好像沒有該國使館。

SIAL學交隔天回覆,既不用驗愛滋、也門又特區護照免簽證,一周後已透過Western Union付了按金,一於八月去也門!

也門以前分南北也門,一邊是共產國家、一邊不是,蘇聯解體也門便統一。也門守著阿拉伯半島最尖端,經過蘇伊士運河出紅海到亞洲的船,盡收在阿丁港的眼簾下,所以大英帝國早已盯上阿丁港,佔領為殖民地。

也門肯定不是安全的國家,除了某些主要城市外,城市與城市間一點也不太安全,不時有綁架;遊客由一個城市到另一城市,都要先跟警方申請,以便真的「出事」,警方知道在才處尋人。不過,據一些旅行者說,也門的綁匪是要跟政府談判,所以人質也是「好食好住」,不會貿然殺人。

恐怖襲擊也是時有發生,美國戰艦科爾號前幾年就在阿丁港外遭襲擊,月初又有7名西班牙旅客,在示巴女王的神廟遇恐怖襲擊死亡,神廟也隨之暫時關閉。(希望去前會重開!!!)

SIAL學校網頁有個討論區,算是讓考慮報讀、將會報讀及正在報讀的人士交流。跟我同期的,大部份來自歐美,也有一些在西方社會長大的中東人、一個是來自馬來西亞,我算是報稱唯一的中國/香港代表,識多幾個歐洲朋友,未來一年歐遊方便多了。(主持討論區的Linda也是華人,但從英文的流暢程度,我好肯定她不是在遠東出生)

過了明天,又回到闊別了兩年的中東。

海法二.Baha' Garden、現代的巴比倫空中花園




香港旅行團去以色列玩,通常也只會去耶路撒冷、伯利恆、特拉維夫、加利利海及拿撒勒,很少會到海法。海法最為人所知,可能是有隊波叫海法馬卡比,前年歐聯差點在外圍賽淘汰利物浦。


當初到海法只因交通方便,可以Day Trip北上到Acre,看看這個十字軍在聖地的最後城堡據點,然後坐車拿撒勸,十字軍第三次東征、英王Richard the Lion Heart就在這裡領軍南下與Saladin片過。這場戰爭有點像電影《聖誕快樂》,當Saladin知道Richard病,會送水果給對方治療。後來因為英國出狀況,Richard要趕回英國救忙,第三次東征無終而返。

去到海法才發現,原來這裡有座叫Baha’ Garden的神殿,是Baha宗教的精神中心。Baha宗教是由伊斯蘭教分出來,但有點泛神論的色彩,用基督教的述語形容,算是伊斯蘭教的異端,全世界約有600萬信徒,遠至台灣、日本都有,信徒都要到Baha’ Garden朝聖。


整個花園建築群就在海法的山上,有如現代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像教堂的主建築安置了教主Baha的遺體,也有一些仿巴特農神殿式的建築,水由山上經引水槽,由梯級兩邊一直流下、一草一木修得一絲不糾,整個建築群花了數億元興建,全部由信徒損錢興建。

由於花園不向外人開放,要遊覽Baha Garden,一定要之前預約,參加每天早上的tour,全程不收入場費。




PS:三天後將會到也門,巴勒斯坦、以色列篇暫時終結,待也門回歸後繼續。

告一段落

不經不覺,已在這個工作崗位六年多,今天已是最後一個工作天,為工作生涯的第一段劃上句號,六年的日子如飛如去...曾聽人說,若一件事令你不再感到有趣,就是你離開的時候,我想我已走到這裡了。

六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能夠在這六年做政治,也算我的幸運,畢竟回歸以來最低沉、最動盪、最激動人心的日子都已經歷過、參與過,恐怕落實普選前,也不會再出現比老董更廢的特首、比 03年7.1更振奮的遊行、比07年更刺激的小圈子選舉,臨辭職前還等到政制發展綠皮書公佈,奉送朱培慶被艷女拖下台。

回憶總是零碎的:梁錦松上任、老董連任、人大選舉、上北京做人大政協、23條、沙士、7.1遊行、葉劉梁錦松下台、唐唐始上位、一波波的訪京團、1123區議會選舉、人大殺掉雙普選、再一次7.1遊行、立法會選舉、老董被訓「查找不足」、老董腳痛下台、2年5年之爭、曾蔭權自動當選、政改、民主派取得入場券、曾蔭權連任、朱培慶下台、政制發展綠皮書。

六年就是由這些事件串連起來,記得第一次做人大選舉時,曾祈願希望我呢世人,不會再做第二次人大選舉,因為人大這種小圈子選舉實在醜陋。慶幸上天對我不薄,終於在下一次人大選舉前夕(今年年底),讓我離開了。

香港政治議題萬變不離其宗,來來去去重覆重覆又重覆,一句「阿爺唔畀」就搞掂,新聞也是多你一篇唔多、少你一篇唔少。20年前爭論民主、6年前爭論民主、到現在還是爭論,民主普選好不好!討論10多20年,立法會也是討論阿媽是不是女人!實在令人洩氣,爭民主的市民由學生變中年、黑頭髮變白頭髮,結果還是毫無寸進,一代政治人物的熱誠、青春就這樣虛耗了,陪葬的還有政治記者心中那團火。

香港記者的付出、貢獻和有形的薪酬是毫不相稱,但我也算較幸運的一個,至少我服務的機構,薪酬福利較一般好,不少同事熱愛行山跑步,上司既能幹又通情達理,批假也十分寬鬆,讓我在三年間去了中東、非洲及日本毅行者三個大旅行,「容忍」我各方面的疏失。

記者還有一些遠超其他行業的無形得著:很多機會與有權、有錢、有勢、有票的人接觸,明白你我他她它一樣都是平凡人,一樣都會貪小便宜、講一套做一套;可以兜口兜面拮老董、拮煲呔、拮何鴻燊、拮李國寶父子「打尖」;了解原來新聞、政策和法律的制定都像香腸,中間整的過程都是「醜陋不堪」;有機會見過朱鎔基、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美國國務卿賴斯的真人;直擊煲呔在新加坡被黃亞細拒食肉骨茶之糗。

當然最重要還是認識一班好的行家、同事。我肯定記者中「衰人」的比例遠比其他行業少,因為選擇做記者的人,多少總會有些理想和堅持,有理想的人「衰極有個譜」,能夠與他們做同業,一起工作,絕對是我的榮幸,最不捨得也是這樣。

未來有新的挑戰,半年前也想不到自己最終可以踏上這一步,可以到英國修讀中東研究(目前最希望畢到業)。曾幾何時,我也是那種穩陣、不太願冒險的人,只是因為有兩位最近先後突然離世的朋友,才教曉我「想做甚麼就快去做」,不要學退選特首陳方安生,因為做人太理性、太多計算,最終只會一事無成。

人生流流長,但年青的日子很短暫。不要找諸多理由叫自己不要嘗試,而是應該想辦法解決問題,因為青春的日子很短暫,若現在不做,說不定到明年已沒有機會去了,況且即使你押後去做,得到的快樂和滿足,恐怕與現在坐言起行又差一大截了。

前幾天與友人J聊天,才知道在英國讀書的J,最近原來一個人膽粗粗,帶著攝影器材和機票後,到內地某偏遠山區拍記錄片。早於讀書時,J已經有對記錄片有興趣,到現在她仍堅持理想不放棄,一步一步走,又讓她走到這不容易的一步。

每人總有夢,但能夠付諸實行的只是少數,因為現實有各種各樣的限制。感謝上天我只是一個卑微的記者,不是薪高糧準、大把前途的政府工或專業人士,沒有一個索爆的女朋友(甚至連女朋友也沒有),讓我可以毫不戀棧所擁有的,為實現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到中東做新聞)踏出一小步。正如之前所言,最終成不成功並不要緊,最重要是我有踏出這一步,好讓我年老時不會後悔。

理想萬歲!青春無悔!期待踏上新的旅程...

死海(Dead Sea).能醫百病的神水



每逢碰到有運動傷患、久未治愈的朋友,我一定會叫他們,儲假、儲錢去死海游水,我右膝傷患就是游兩次死海後治好(一次下午、一次與鬼仔鬼妹一同游通宵水,順便看日出),游第一次後、右膝無力的感覺消失大半;游第二次,右膝回復未傷前的感覺,無論做甚麼劇烈持久的運動,再也沒有腳痛、膝痛了。

翻查資料,死海的療效係有得解,所以唔係我吹水!死海也是全世界海拔最低的地方,死海水有三成三是雜質、Bromine的含量比一般海水高20倍、Magnesium多15倍、Iodine則高出10倍,Bromine可以紓緩神經,有鎮痛功效、Magnesium有助治療皮膚敏感。

但緊記去死海一定要帶Goggle,死海水入眼係乸死你!落水也最好穿涼鞋,因為死海不是沙灘而是石灘,徒腳行入死海,腳板要受些皮肉之苦;若有傷口,落水要有心理準備會好X痛,將會感受到乜叫做「係傷口度灑鹽!」

夏天到死海游水有如溫水煮蛙,日間的海水比你體溫還暖,大概有38-40度,晚間也有36度,在附近的便利店買凍啤落水飲,不宵一會全部變成熱啤。


可惜大力推薦了兩年,有腳患的人還是繼續腳患,沒有到死海治病,當然可能是無錢、無假去,但看來我也是要檢討,自己是否公信力過低?

Nablus.荷槍實彈的哈馬斯集會


記得哈馬斯(Hamas)於去年初贏得巴勒斯坦大選後,《蘋果日報》的A1標題是「超級恐怖組織執政」,哈馬斯已是恐怖份子、恐怖襲擊、人肉炸彈的同義詞。這次旅程,無意中參與了一次哈馬斯集會,武裝份子步操、向天開槍、放火、一同祈禱,令參與者血脈沸騰、情緒激昂,整個集會高潮迭起、絕無冷場!

死海游通宵水後,當天下午與幾個鬼仔鬼妹、包了架車去Nablus,去到市中心大量人群聚集,問問法新社記者發生甚麼事,原來哈馬斯即將舉行集會。話晒哈馬斯武裝份子唔易搵,難得這班人有機會出現,當然要見識下哈馬斯是如何搞群眾運動。




前幾天也簡略介紹過哈馬斯,這個組織於1987成立,與阿拉法特領導法塔走不同的抗爭路線,所以過去一直有陰謀論指,其實是以色列在背後協助哈馬斯成立,以分化巴勒斯坦人的抗爭。哈馬斯被指是恐怖組織,因為他們的襲擊會針對平民,以報復以軍殺害巴勒斯坦平民。




1993年的Oslo條約簽訂後,阿拉法特逐漸被西方國家接受,隨之而來是大量西方經濟及人道援助,可惜阿拉法特的自治政府貪污腐敗,大部份資源也沒有改善西岸及加沙人民的生活,相反哈馬斯做了大量基層醫療及社區服務,有如奪權前的共產黨一樣,所以哈馬斯去年勝出大選,絕不令人意外。



由於哈馬斯不承認以色列,依然以消滅以色列為目標,結果西方國家全部拒絕與哈馬斯談判溝通,有如中央唔畀民主派返大陸一樣。巴勒斯坦的經濟大部份靠西方社會援助,西方社會關水喉,巴勒斯坦公務員隨全體淪為《成報》員工,不但只沒有MPF,更是長時間無糧出,醫院也沒有錢買藥用品。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試圖以銀彈迫哈馬斯談判,但結果只會激當地人更反美,與人大426決定殺雙普選,激起更多市民參與7.1的道理一樣。可惜哈馬斯與法塔也有太多牙齒印,雙方上月終於在加沙開片,哈馬斯擊敗法塔的武裝份子,全面控制加沙;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則宣佈解散哈馬斯的內閣,西岸和加沙形同分裂,自治政府管治西岸、哈馬斯盤踞加沙,西方社會對西岸的援助也解禁了。



一時扯得太遠,返回Nablus的集會先。整個場都是澳門抽水哥,大把人向天開槍,震耳的AK47槍聲此起彼落。不久,蒙面的武裝份子列陣走入會場,開始掀起高潮,參與者對外國人相當友善,更爭相讓出最佳位置,讓我們能更靠近前台。領袖祈禱、講話後,哈馬斯成員推了一輛寫上Israel的紙紮坦克車進來,隨即付之一炬、一把火燒掉,變成火爐一樣,最終只剩下一堆鐵架。

人群散去時已是天黑,正要離開Nablus時,已看到大批以軍趕入城,氣氛緊張肅殺。(所以若自己一人、或與朋友去西岸城鎮,最好去Day Trip,不要過夜)

相比之下,香港集會示威實在太不像樣,即使是7.1遊行,似集體街上行走多於訴求示威,全無氣氛可言,香港人是太拘泥於「和諧」、「穩定」,甚麼都不敢碰,只是瑟縮在「和諧」、「穩定」的緊箍咒中。民主、自由、公義和平等這些價值,肯定比和諧重定重要得多,誰說社會一定要和諧?若沒有公義、平等,這種和諧又有甚麼意思?

2007年7月15日星期日

西岸圍牆(Apartheid Wall).全世界最大的監獄


1967年的6日戰爭、以色列吞併了西岸和加沙後,以色列不但沒有遵守聯合國撤軍的決議,更開始在大規模殖民計劃,鼓勵猶太人到兩地定居,並在兩地建築大量殖民區(左圖,伯利恆的殖民區)。截至2001年,西岸、東耶路撒冷及加沙總共有近40萬猶太人居住,據一些NGO的統計,以色列政府已花了800億美元在開拓及維持殖民區,當中又有不少是美國政府資助。


2001年的911後,以色列政府以反恐為由,開始在西岸築起大型圍牆,保護以色列的非法殖民區,這些石屎圍牆約高10米,每隔一定距離就有瞭望塔,把一些巴勒斯坦城市重重包圍,例如西北邊的Qalqiliya等,變成一個大監獄;圍牆又把東耶路撒冷與其餘西岸地方城市分隔開。以色列政府聲稱,圍牆只是短期用途只是謊言,因為一個短期計劃是不可能值得撥34億美元去興建。

圍牆不但限剝奪了巴勒斯坦人的行動自由,為了築這些圍牆,西岸不少珍貴農地、有水資源的土地,全部給以色列沒收後拿來建圍牆,這些圍牆等如切斷西岸的血管然後肢解,根本是不人道的罪行。











我在巴勒斯坦的時候,以色列政府已在西岸築了209公里的圍牆,到整個計劃結束後,圍牆總共會有670公里,並把超過八成的殖民區包含在內,比西岸與以色列接壤的邊境更長。以色列做這些東西,說穿了只是想在西岸劃新的邊界,以圍牆外仍然是猶太人佔大多數為理由,讓圍牆成為日後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的國界,「合法」地佔領西岸一些土地、特別是東耶路撒冷。

圍牆上全寫上巴勒斯坦人及外國人的反對塗鴉、標語,有一鬆了一條梯...














我也在圍牆外留下罕有的漢字,支持巴勒斯坦人外,還寫上「爭取07、08雙普選」! 雖然07、08雙普選已成泡影,但終有一天,這些圍牆會像柏林圍牆一樣被拆毀。


除了圍牆外,以色列另一項箝制巴勒斯坦人的武器就是城市與城市、西岸與以色列之間的Check Point,電影《立見天國》的兩位主角,就不能經過Check Point,而靠鐵絲網的洞穿過邊境。(記得當中有一幕,策動計劃的人類似告訴兩位主角:「若被以軍抄截查問,不要怕,因為以軍比你還要怕,你一引爆炸彈,他也跟你陪葬。」)



外國人持護照,只要不被以軍發現你拍照,通常就可以過Check Point(若喝止後還繼續拍,便會用槍指著你,我也試過一次),但巴勒斯坦人過Check Point,比我上以色列航空的飛機更麻煩。
甚麼麻煩?排數小時隊、即使齊備證件,以軍可以用任何理由,不讓你過Check Point,孕婦也不例外。據人道組織統計,每年都有難產孕婦死於Check Point,因為鄉郊地方沒有醫院,一定要到城市,但到城市就要過Check Point;住市郊的巴勒斯坦小學生,天仍未光便要起床,因為連小孩子上學,也要花數小時在Check Point折騰,天天如是;所有往返兩地的貨物,都要逐件嚴格檢驗才可過境,你叫當地怎可能發展經濟?





在香港、甚至在世界其他地方看新聞報紙,是不會知道這些不人道的現像。說到這裡,怎能不令人憤怒?為何這種不公平、不人道的事,仍然無日無止?無休無止?



PS:部份資料來自《Palestine and Palestinian》 by Alternative Tourism Group

伯利恒及希伯崙.兩個西岸城市

伯利


伯利恒與耶路撒冷距離,約等於柴灣至中環,伯利恒最有名的是教堂,建在當年耶穌出生的馬槽舊址。教堂內,碰到一對巴勒斯坦新人結婚,相信很難找到另一間,比這裡更神聖的教堂結婚了,不知道場租要付多少?











筆者到伯利恒時,也順道探訪一間由意大利人開辦的文化中心,最近舉辦攝影工作坊給伯利恒的青少年,讓他們學攝影,在匱乏中追求精神生活。自從1993年奧斯陸協議達成後,大量人道援助由西方歐洲輸往西岸、加沙,在西岸的其他城市也會找到類似這種,由歐洲人開的中心,筆者在希伯崙時,也參觀了另一間西班牙人開的中心,專門教授當地青少年電腦及使用多媒體。

可惜這些意大利、西班牙義工說了甚麼,現在已經忘記七七八八了。


記得於伯利恒返回耶路撒冷的路上,短暫停留了伯大尼,即是《新約聖經》記載,耶穌令拉撒路復活的地方,以軍當年繼續在伯大利附近築圍牆,所到處都是爛地、垃圾、沙塵滾滾。
****


希伯崙

希伯崙是繼耶路撒冷後,巴勒斯坦地的伊斯蘭教第二號聖地,也是巴勒斯坦工藝重鎮,以玻璃製品聞名中東。伊斯蘭教徒相信,阿當及夏娃,阿拉伯人的祖先阿伯拉罕(育有兩子,以實瑪利是阿拉伯人的祖先、以撒則是猶太人的祖先)、以撒、雅各都是葬在希伯崙。






1967年以來,以色列不單沒有撤出佔領的土地,更加在西岸及加沙開僻多個猶太人殖民區,為了鼓勵猶太人到殖民區居住,以色列政府提供住房優惠給猶太人,甚麼服務也優先照顧猶太人,大部份水資源也被這些猶太人壟斷。


猶太人殖民區外都有軍事哨站,筆者出入時也被查證,註定殖民區的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形同水火、勢不兩立。









希伯崙的不少街道中間有條線,有點像南非以往的種族隔離一樣。





猶太人走一邊、巴勒斯坦走另外一邊,雙方不會越雷池半步;若猶太人住在樓上,下面只有巴勒斯坦人的店鋪,地下只會有大量垃圾,甚至要用網當住高空擲物;1994年的齋戒月,一名猶太激進份子衝入希伯崙的Ibrahimi清真寺亂槍掃射,29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00人受槍傷...

外界常常以為,巴勒斯坦人很多是恐怖份子,但數十年以來,被以軍屠殺的巴勒斯坦平民,是以十倍計,遠多過死於恐怖襲擊的猶太人。一個已被奪去家園的民族、長時間受壓迫,即使是再和平的人,也不可能不憤怒、不報復,其實伊斯蘭教的教義嚴禁自殺,不是絕望頂透,也不會走上這條不歸路,電影《立見天國》(Paradise Now)就是這個故事,譴責自殺式恐怖襲擊前,希望同時也想一想,究竟誰才是更慘的受害者?為何這些人會被迫上絕路?

PS:之前提及,除了熱心路人外,小孩子也要提防!因為我就是在希伯崙與小孩子玩時,有人從我的掛包上扒了50元美金及一張64M的CF記憶卡(幸好是size細,又沒有儲存照片)

海法(Haifa)一.從猶太復國主義說起

以色列北端的海法,距離特拉維夫車程約1小時20分(希望沒有記錯)。城市有點像香港島,也是有座山居中,山上可以遠眺城市燈火,只是對岸沒有九龍半島,而是一望無際的地中海。海法是以色列唯一有地鐵的城市,海法地鐵就像香港纜車,一直通上山,只是整條路軌藏在地底。我在地鐵外拍照,立即被站內保安喝停,說怕照會危害安全!真係up得就up,網上有大把相,你估得我有咩?

海法也是猶太人於18世紀最先移居的地方,海法的Germany Colony西式舊建築(兩張下圖),就是當年德國猶太人移民的聚落,現在是餐廳酒吧區。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於18世紀興起,開始有呼聲主張讓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地,重建猶太人的國家,猶太人第一步透過買地,把地中海沿岸城市的土地買下來,Germany Colony就是這樣型成。猶太人就像股市大戶一樣密密吸貨、買地之多,終於令阿拉伯人及巴勒斯坦人有戒心,甚至群起反對。

但統治的土耳其人與猶太人勾結,完全忽視反對的聲音,仍繼續准許賣地給猶太人,甚至通水給猶太人那裡有土地賣。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猶太人的企圖已相當明顯,在聖地居住的猶太人又定下規舉,地主只能聘請猶太人工作、不能聘請阿拉伯人。自始之後,原本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再也不能和平相處,原來你的鄰居是要反客為主,搶去你的土地,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仇恨,早已在這刻種下。

猶太人在西方社會雖然不時受歧視,但大部份人早已融入社會、生活優渥,所以他們初時對移居巴勒斯坦地反應冷淡,一點也不會奇怪,但猶太人在西方社會影響力同時也大,復國主義的主張開始得到一些西方國家支持。1917年,德國、奧匈及奧圖曼帝國戰敗已成定局,英國外相Balfour發表聲明,主張讓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建國,即使猶太人那時只佔該地總人口的一成。

巴勒斯坦地於一次世界大戰後交由英國託管,但移居巴勒斯坦地的猶太人仍然不多,但去美國倒有不少,然而希特拉德國執政扭轉了歷史,為了逃避納粹迫害,歐洲猶太人開始大量移居巴勒斯坦地,直至二戰前夕,猶太人已佔當地總人口近三成。1937年,英國推出Peel Partition方案,提出把巴勒斯坦地分為兩個國家。納粹德國暴行陸續曝光後,不用特首或唐唐「糅合」,支持猶太人復國逐漸成為「主流方案」,當年更曾建議,在北非和東非等等,劃一個地方給猶太人建國,但猶太復國主義者一心只想要巴勒斯坦地。

事實上,二戰倖存的歐洲猶太人,其實傾向移居美國多於巴勒斯坦,但猶太復國主義者與西方國家做手腳,盡可能把猶太人搬來巴勒斯坦,以增加建國籌碼。1947年,聯合國推出新的方案,建議把超過五成土地、劃給佔少數的猶太人,所有方案全部遭巴人及阿拉伯國家反對;1年後,猶太人於巴勒斯坦地發動獨立戰爭,打敗巴人和支援的阿拉伯人成功建國,取得巴勒斯坦地超過七成土地,遠多於聯合國的方案。餘下的西岸及加沙,則分別被約旦及埃及吞併。

德國人殘害猶太人,結果要由巴勒斯坦人用土地去補償。自Balfour Declaration以來,巴人反對所有讓猶太人建國的分治方案,自古以來巴人一直住在這裡,怎可能分一半家給猶太人?可惜政治從來都是不講理由、只講實力,100年過去了,猶太人贏盡所有土地,巴人最終一無所有。(寫到這裡,又會想到民主派過去一直爭取雙普選...)

1948年,猶太人結束近二千年的流離失所,巴勒斯坦人則無家可歸,直至今天...


PS:部份資料來自《Jerusalem 1913: The Origins of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by Amy Dockser Marcus

2007年7月13日星期五

特拉維夫.往事並不如煙


由耶路撒冷坐車到特拉維夫不到1小時。位於地中海沿岸的特拉維夫,氣氛與耶路撒冷截然不同,距離市中心咫尺的沙灘,每天也有大量市民、旅客游泳,我在這裡終於有機會飲地中海的水,(若不計黎巴嫩真主黨火箭襲擊那一陣子),所有海水原來都是一樣咸。

特拉維夫的歷史與香港差不多短,開埠也是百多年左右。特拉維夫南端是有千年歷史的雅法港,猶太人於18世紀後,陸續移居巴勒斯坦地的沿岸,特拉維夫就是這樣開埠。居住在特拉維夫的猶太人,與住在耶路撒冷、西岸的猶太人差天共地。虔誠的猶太教徒當然要住耶路撒冷,激進猶太人更會選擇住在西岸的殖民區,宣示以色列在吞併土地上的主權;住在特拉維夫的猶太人對政治、宗教冷淡得多,與我你他一樣,只希望在這裡和平生活。
除了沿岸一排沙灘、一些特別建築外,特拉維夫沒有特別景點,特別活動倒有一個,市政府外的拉賓廣場,每年都有紀念前總理拉賓(Rabin)遇刺的集會,拉賓當年就在這裡被激進猶太教份子槍殺,可惜找來找去,也找不到拉賓廣場的照片,懷疑是錯誤delete了。

舊雅法港(上圖)及附近的舊區是市內唯一古蹟。50多年前,這裡還是巴勒斯坦人的聚居地,但現在的舊雅法港,不可能找到一個巴人。猶太復國運動興起前,這裡的巴人和猶太人一直和陸相處、守望相助,但當巴人發現,原來猶太人都要搶走自己的家、自己的土地時,怎樣也不可能和平共存,國破家亡之恨,無論過多幾多代,也不可能遺忘。

往事並不如煙。三年前曾讀Edward Said的回憶錄Out of Place,雖然行文用字極深,但也感受到重遊舊地、物在人非那種無限惋惜,熟悉的東西早已不留痕地被拆毀,他兒時成長的那個和平、多元的巴勒斯坦,已淪為遙不可及的夢、一個幻影。

還有一點可以提提,法輪功的確無遠弗屆,連特拉維夫的海灘邊,也有信法輪功的猶太人派單張。這位中年女士告訴我,練法輪大法有效,因為中國領使館在特拉維夫辦中秋活動,所以要趁機示威!

2007年7月12日星期四

東耶路撒冷五.邊緣化的巴勒斯坦人

耶路撒冷是猶太民族的宗教、精神和文化的根源。二千年以來,「耶路撒冷,明年見!」是猶太人告別時的祝福語,有如香港人問:「食左飯未?」一樣,1967年的6日戰爭,當以軍攻入哭牆時,士兵都感動對著哭牆流淚下拜。

雖然以色列的首都耶路撒冷,但沒有國家把大使館放在耶路撒冷,所有領事館都設在沿岸的特拉維夫,或多或少是要避免爭議,因為東耶路撒冷是於6日戰爭後被以色列吞併。聯合國於戰爭後曾通過242號決議,要求以色列撤軍,不過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從來也沒有理會決議,直至今天。

耶路撒冷也是巴人兩千年以來的家,爭取建國的巴勒斯坦人,當然希望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為了令吞併耶路撒冷變成理所當然,1967年的6日戰爭以後,以色列用盡各種手段,希望令耶路撒冷變成猶太人佔大多數的城市,名正言順把整個耶路撒冷劃入以色列領土。例如在1967年間做人口統計,該段時間不在耶路撒冷的巴人,將被取消戶藉,所有居住在加沙和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到耶路撒冷都要向以政府申請。


1994年起,以政府開始在耶路撒冷附近設軍事哨站,所以住在東耶路撒冷外圍,沒有戶藉的證明的巴人,全部不可以再自由進出耶路撒冷。目前有東耶路撒冷戶藉的巴人,都會有一張blue card,但若果一名東耶路撒冷的巴漢,與一名住在伯利恒的巴女結婚,是不可能申請向以政府用「家庭團聚」為理由,申請太太到東耶路撒冷定居。

另一個迫遷的方法是借考古、城市建設之名,沒收巴人的房子。毫無疑問,聖城底下肯定有大量古蹟,於是以政府有時會以考古收地為由,迫巴人遷走,筆者做義工的社區中心Burj Lug Lug就有遷拆危機。我們的工作很簡單,只是做些基本維修及園藝,以證明Burj Lug Lug的活躍,不能隨意用這些理由清拆。


筆者在東耶路撒冷,參加了一個巴裔導遊帶的導賞團,從巴人的角度看耶路撒冷古城。導遊Abeer沿途如數家珍般,指那間屋怎樣被猶太人佔去、那間屋在6日戰爭中被炸毀,死了多少巴人,也會知道原來伊斯蘭教徒區那間屋的主人是沙龍(藉此宣示主權,圖左上)、猶太人區的興建剷平了甚麼屋...

即使是公認是資料最齊備的Lonely Planet,也不會告訴你這些東西,LP的Israel and Palestine Territories的歷史論述,只會以非政治化的角度去介紹這段歷史,巴人的角度全部略去不談。LP也是製造意識型態的霸權,影響遊客的旅遊方式及認知,LP的非政治化、選擇性論述歷史和古蹟,正正又是另一種表態。

整個古城內都佈滿閉路電視、警署眾多。記得有個晚上,整個耶路撒冷古城突然封鎖,因為有一名以軍在城內被人持刀攻擊,整個古城封了2小時才開放,雖然氣氛緊張,但一點也不感受到危險。(下圖。唯一危險,就是不要在街上飲酒!因為會引起伊斯蘭教徒度反感!)

PS:旅遊書另一種隱含政治的論述方式就是地名。正如中國人叫釣魚台、日本叫尖閣列島,以色列的所有地名也有不同叫法,猶太人叫特拉維夫、巴人則會繼續叫雅法(Jaffe)這個舊名;當年十字軍在聖地北方最後堅守的城堡,猶太人叫Akko、但巴人則會沿用Acre的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