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

馬拉松與城市價值.《明報》二月十九日

當曾憲梓是代表香港的奧運火炬手,似相撲手多於運動員的霍震霆是香港體育界的穆巴拉克,他兒子對體壇女將的興趣肯定多於接班搞體育,特首曾蔭權愛擦皮鞋多於做運動,很難令人對香港的體育發展有什麼信心。

若果曾蔭權年年參與馬拉松,與各跑手一起拼這42.195公里,而不是高高在上為馬拉松起跑鳴槍,傳媒會視他為堅忍的硬漢,而不是向中央唯唯諾諾的推銷員。若果民政事務局長曾德成愛運動多於教訓記者,由他推銷申辦亞運也會多點公信力。

官員不愛做運動,對體育發展的支持有限,但體育賽事的開幕禮和頒獎禮,總會找到官員的身影。每年的渣打馬拉松開幕禮總是由特首鳴槍,但香港政府對辦長跑比賽的態度如何,大家有目共睹。李麗珊、黃金寶及黃蘊瑤,任何一人都較曾蔭權受歡迎,比他更有資格鳴槍,他們才代表馬拉松堅毅及不屈不撓的精神。

倫敦、巴黎、布拉格等大城市是把10公里、半馬拉松、馬拉松比賽分開不同日期辦,並把最美麗的街道給跑手,以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參加、帶動經濟發展、提升城市形象。近年最急速冒起的是東京馬拉松,不少香港跑手遠赴參加,男子世界紀錄保持者、埃塞俄比亞的基比沙拉斯(Haile Gebrselassie)今年也要去試試。

香港則把全部項目堆在同一天舉行,封路時段也相當吝嗇,10公里的跑手要於半夜出發,到終點時連早茶也喝不了,因為茶樓仍未開門營業!參加長跑像做賊一樣,凌晨要起脇出門口,跑完回家仍未天亮,傷殘人士更連參加輪椅賽的機會也沒有,因為大會以人數不足為由不辦。

渣打馬拉松這些安排,完全反映香港效率至上、經濟為先、考慮成本效益的工具理性價值觀,政府但求賽事早早完結、盡快解封路段、讓交通回復正常,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過。多年來,渣打馬拉松獎牌是在比賽前連同號碼布一併派發,因為要方便主辦單位的工作流程,幸好這個荒謬的安排,終於在去年取消。

但為了馬拉松,倫敦、巴黎、紐約、東京,甚至香港的競爭對手新加坡,都可以封一整天路。這些城市不以工具理性價值觀衡量馬拉松,而是視之為一場全民 歡樂的派對盛會,跑手完成了不起的壯舉,居民走出來為家人、為朋友打打氣,增加社區的團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居民的健康和快樂才是最重要的價值。在 倫敦,只要在比賽當天展示號碼布,你還可以免費坐地鐵呢!

新加坡馬拉松沒有請李顯龍來鳴槍,倫敦馬拉松的起步禮沒有英女王、查理斯、卡梅倫及市長Boris Johnson主持,揚聲器響起的是Chariots of Fire的主題音樂;巴黎馬拉松更找不到薩爾科齊、市長Bertrand Delanoe的蹤影。

我在洛杉磯馬拉松碰到市長Antonio Villaraigosa,但不是在台上,而是在台下。馬拉松的開幕禮簡單隆重,持國旗的幾個軍人列隊步操上前,然後由一名藝人在台上帶唱國歌,鳴槍的則 是另一人,洛杉磯市長只是站在台下的人堆中,與跑手一同唱國歌,不需要上台沾任何光。

政府對馬拉松的支持,並不是體現在有沒有官員鳴槍、出席頒獎禮,而是政府有沒有為傷殘人士的參賽權發聲?有沒有提供最好的街道給跑手?有沒有讓最稱 職及有熱誠的單位主辦比賽,而不是讓一個連傷殘賽也無法提供的業餘田總年年壟斷主辦權,這樣才可以發揮馬拉松最大的價值和意義。

沒有留言: